今日运势评分

0

本月运势

癸未月

震荡偏多

乙克戊,巳申合水
甲不开仓财物耗散
辰不哭泣必主重丧

纳采,订盟,嫁娶,移徙,入宅,出行,祭祀,祈福,斋醮,塑绘,开光,安香,出火,会亲友,解除,入学,竖柱,上梁,拆卸,盖屋,起基,栽种,牧养,纳畜

安葬,破土,开市,开仓,出货财,启钻

月相

冲顶回落

日冲

Powered by RitMEX

TRUMP8.91 1.70%

SUI3.47 0.96%

TON3.57 -1.61%

TRX0.33 1.18%

DOGE0.20 3.30%

XRP3.01 5.34%

SOL163.80 1.58%

BNB758.51 1.38%

ETH3553.03 2.70%

BTC114557.79 0.81%

ETH Gas0.21 Gwei

中性
53

加密规模法则:DeFi 的硬顶在哪里?

再一次,被比特币的优秀设计折服。

撰文:佐爷

再一次,被比特币的优秀设计折服。

DeepSeek R2 并未如传言中的五月问世,而是在 5.28 进行 R1 小版本更新,马斯克的 Grok 3.5 也频频跳票,还不如星舰能真切听个响。

在天量资本的狂热助推下,大模型领域的 scaling law(规模法则)比芯片的摩尔定律更快走完自己的生命周期。

如果软件、硬件,甚至于人类寿命和城市、国家都有其规模效应的上限,那么区块链领域也必然有其规律,在 SVM L2 迈入发币周期,以太坊重回 L1 战场的当下,我尝试模仿规模法则,给一个加密版本。

以太坊软规模,Solana 的硬顶

我们从全节点数据规模来入手。

全节点代表公链的完整「备份」,我们拥有 BTC/ETH/SOL 并不等于我们拥有与之对应的区块链,只有我们下载全节点数据,并参与区块的生成过程,才能说「我拥有了比特币账本」,对应,比特币也新增了一个去中心化节点。

Solana 的 1500 节点规模,在去中心化和共识效率之间艰难维持平衡,与之对应,400T 的全节点数据规模领跑一众公链 /L2。

图片说明:公链全节点数据规模,图片来源:@zuoyeweb3

如果不和比特币比较,以太坊在控制数据量上,已经非常优秀,自 2015 年 7 月 30 日创世区块诞生以来,以太坊全节点数据量只有 13 TB 左右,远少于其「杀手」 Solana 的 400 TB,而比特币的 643.2 GB 堪称艺术品。

在初始设计中,中本聪严格考虑摩尔定律的增长曲线,让比特币的数据增长严格限定在硬件的扩张曲线下,不得不说,后来支持比特币大区块一方站不住脚,因为摩尔定律已经迈入边际效应的边缘。

图片说明:比特币节点增长和摩尔定律对比,图片来源:比特币白皮书

CPU 领域,英特尔 14 nm++ 可以称之为传家宝,GPU 领域,英伟达的 50 系列并未「大幅超出」40 系列,而存储领域的进步,在长江存储的 Xtacking 架构之下,3D NAND 堆叠规模已经逐步见顶,三星的 400 层是目前工程化的预期高点。

一句话,规模法则让公链的底层硬件不会再有巨大进步,甚至可以说,这不是短期技术限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维持现状。

面对困难,以太坊醉心于生态优化和重构,上万亿的 RWA 资产是其必争之地,无论是效仿索尼的自建 L2,还是全面提速拥抱 Risc-V 架构,都不是「找到更极致的软硬件协同」,而是固守自身优势。

Solana 选择走向光速的极致,在目前的 Firedancer、AlpenGlow 之外,超大号的节点规模已经事实上排除了个人参与者,13 TB 的硬盘还能攒出来,400 TB 已经是痴人说梦,600 GB 的比特币就是在三星、LG 和海力士厂房天天救火的状态下,理论上也能被满足。

唯一的问题是,链上规模的下限和上限在何处?

代币经济系统的极限

AI 并未如期拥抱 Crypto,这并不妨碍 Virtuals 的币价突进,甚至左手区块链,右手 AI 已经成为本届美国政府 MAGA 的同路人,5G 和元宇宙俱老矣,数风流人物,还看孙割和稳定币。

我们简单讨论下,代币经济系统的各项极限指标,比特币,在缺乏实际用途的前提下,市值是 2 万亿美元,以太坊 3000 亿美元,Solana 800 亿美元,我们取以太坊为标准值,公链经济系统极限是 3000 亿美元。

这并不是说比特币估值过高,也不是新公链不能超越该数值,而是大概率,一种公链的市场表现就是当前的最优解,即「我们认为当前市场表现是最合理的存在」,所以直接选取该值比复杂的计算更有效,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我们从《规模》一书引入两个概念:

  1. 超线性规模缩放「(superlinear scaling),系统规模扩大时,其产出或效益并非按比例增加,而是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2. 亚线性规模缩放」(sublinear scaling),系统规模扩大时,其某些指标(如成本、资源消耗、维护需求等)的增长速度低于线性比例的现象。

图片说明:以太坊价格走势,图片来源:BTC123

理解二者并不复杂,比如以太坊从 1 美元(2015)增长到 200 美元(2017 年),便属于超线性规模缩放,比其从 200 增长到 ATH(2021)花费的时间要少大约一半,后者属于经典的亚线性规模缩放。

一切有其极限,否则蓝鲸、大象、北美红杉都会超越自我,但是地球重力是硬顶,难以逾越。

继续钻探,DeFi 触达其极限了吗?

DeFi 的规模极限可以用以太坊来包含,转而考察收益率,这也是 DeFi 的核心命题,熵增的动力源,在于对收益的极端追求,我们给出三个标准,UST 的 20% APY,DAI 的 150% 超额质押比例,以及现阶段 Ethena 的 sUSDe 的 90D MA APY 5.51% 计算。

我们可以假设,DeFi 的收益捕获能力从 1.5 倍下降到 5%,即使是以 UST 的 20% 计算,DeFi 也已经触达其上限。

需要注意,万亿 RWA 资产上链,只会降低 DeFi 平均收益率,并不会提高,这符合亚线性规模缩放法则,系统规模的极致扩大,并不会带来资本效率的极致上升。

还请注意,DAI 的 150% 超额质押比例,存在一种市场动机:我可以在 150% 的质押比例外额外获利,因此假设其作为市场基准线,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并不一定对。

我们可以粗暴一点,目前链上经济系统,以代币经济为基准模式,其实际规模上限在 3000 亿美元,收益率在 5% 左右,还是那句话,这不是说总市值、单个代币的上限或下限,而是可交易的总体规模就这么大。

实际上,你无法卖出 2 万亿的比特币,美债都接不住这么大的抛售规模。

结语

纵观比特币以来的区块链发展史,公链之间的离散趋势并未弥合,比特币日益和链上生态解耦,而链上信誉系统、身份系统的失败,导致超额抵押模式成为主流。

稳定币也好,RWA 也罢,都是链下资产的杠杆式上链,即链下资产天然具备更高可信度,在目前的链上规模法则下,我们可能也触及到 scaling law 或者摩尔定律的上限,自 DeFi Summer 以来,不过 5 年时间,自以太坊诞生以来,不过 10 年时间。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elegram订阅群:https://t.me/TechFlowDaily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BlockFlow_News
作者佐爷歪脖山@zuoyeweb3
相关文章
2025.08.04 - 7 小时前
SEC 决定拯救自己,圈一片野草疯长
SEC 拥抱 RWA 和 DeFi。
2025.08.02 - 3 天前
70 倍神盘崩了,meme 的 DeFi IMF 还能回来吗?
以太坊上的「meme 飞轮」骤然崩塌。
2025.07.31 - 4 天前
解读白宫数字资产报告:加密货币“监管圣经”,拥抱 DeFi 和创新金融产品
这份“圣经”或许为未来的加密监管搭建了框架。
2025.07.28 - 7 天前
《GENIUS 法案》会再次催生「DeFi Summer」吗?
全球价值转移领域的这些最新动态意味着什么?
2025.07.28 - 7 天前
Sonic 生态交易量、收入双料第一:Shadow 携 x(3,3) 演绎 DeFi 流动性激励终极进化?
Shadow 宣布推出 300 万枚 $S 代币激励计划,将第二季空投预期奖励的 50% 提前释放,用于流动性激励和主动做市策略,进一步激励用户参与推动生态增长。
2025.07.26 - 9 天前
Monad头部项目aPriori公布创新路线图,推出Swapr订单流基础设施
Swapr 的诞生背后,是一个清晰的判断:高延迟和不公平排序依然是 DeFi 无法与传统金融交易速度媲美的核心障碍。
2025.07.21 - 14 天前
对话 DeFi Report 创始人:10 张图揭示以太坊牛市序幕,机构资金或成最大推手
市场对以太坊的信任和信心正在不断增强。
2025.07.17 - 18 天前
DeFi 教父 203 万美元控盘美股公司,管理层掀起反击战
Leshner 会不会让 LQR House 变成 DeFi 领域的 MicroStrategy?
2025.07.17 - 18 天前
Aave 效应:DeFi 分发的终极范式
有理有据告诉你,AAVE 为什么会涨到 1000 美元。
2025.07.14 - 21 天前
51% 市占率,180 亿美元真实借贷,“Aave 效应”是如何席卷 DeFi 每个角落的?
在DeFi领域,网络效应决定成败,而没人比Aave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