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运势评分

2

本月运势

癸未月

震荡偏多

壬水助财,辰库蓄水
辛不合酱主人不尝
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嫁娶,纳采,订盟,祭祀,祈福,求嗣,开光,出火,出行,拆卸,修造,动土,进人口,开市,交易,立券,挂匾,入宅,移徙,安床,栽种,入殓,破土,谢土,安葬

掘井,伐木,纳畜,合寿木

月相

蛾眉残

底部反弹

日冲

Powered by RitMEX

TRUMP11.02 2.19%

SUI3.97 -0.42%

TON3.29 -0.69%

TRX0.31 -0.67%

DOGE0.27 -2.17%

XRP3.50 0.55%

SOL201.35 8.42%

BNB761.48 -0.08%

ETH3733.38 -0.64%

BTC117220.56 -1.11%

ETH Gas0.98 Gwei

贪婪
71

观点:技术局限之下“比特币 DeFi”只是无稽之谈和投资陷阱

所谓的“比特币DeFi”其实根本不存在。

原文:Justin Bons,Cyber Capital 创始人

编译:Yuliya,PANews

观点:技术局限之下"比特币DeFi"只是无稽之谈和投资陷阱

所谓的“比特币DeFi”其实根本不存在。不管是BitVM、BitcoinOS、Rootstock还是Soveryn,这些项目要么极度中心化,要么完全不切实际。经过深入研究后,真相令人震惊,这些项目的许多宣传几乎可以称为欺诈。

比特币无法支持DeFi的根本原因

比特币之所以无法实现真正的DeFi,是因为它缺乏图灵完备的虚拟机(Turing-complete VM),简单来说,它无法像以太坊或Solana那样支持复杂的智能合约。这就意味着,无论项目方如何宣传,比特币都不具备DeFi所需的核心能力。

DeFi的“De”代表“去中心化”。而目前所有号称“比特币DeFi”的项目本质上都很中心化,这种行为误导了用户,也让投资者损失了数亿美元。

BitVM

BitVM声称可以通过“乐观双方计算”(optimistic two-party computation)在比特币上实现智能合约,类似于许多以太坊二层网络(ETH L2)的运作方式,涉及一个“证明者”和一个“验证者”。然而,与大多数中心化的ETH L2不同,BitVM的中心化程度更高,因为其"验证者"也是基于许可制的。

在大多数ETH L2中,如Optimism,即使中心化的"证明者"试图作弊,用户仍可提交欺诈证明。而BitVM则不同,它只有一个经过许可的"验证者",这实质上构成了一个高度中心化的系统。

实际上,BitVM依赖于由单一权威选择的受信任方运行的两台计算机,这几乎是最中心化的形式。尽管BitVM2计划使“验证者”去许可化,但这仅在初始设置之后才可能实现,初始配置仍需一组具有许可的参与者,并需要“1-of-n诚实假设”。当前部署的实际情况使得这些未来承诺显得无关紧要。

此外,BitVM系统效率极低,这是因为比特币(BTC)没有图灵完备的编程语言,但理论上可以通过简单的开关实现任何功能。BitVM试图通过在争议情况下将操作码串联在一起并发布到taproot交易中来实现这一点,使用布尔逻辑(Boolean Logic)将操作码组合为逻辑门。然而,这种方法显得过于复杂且低效。

然而,这种解决方案极其不切实际,因为它效率低下几个数量级,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机处理,从而导致显著的中心化压力,即使这两个计算机是无需许可的。这也严重限制了系统容量,因为图灵完备虚拟机的等效处理仅需少量资源,使BitVM相比之下难以扩展。即使忽略BTC本身缺乏支持大规模BitVM的能力,仍可解释为何BitVM采用乐观模型,因为所需处理量过于庞大,导致其目前和未来处境堪忧。

Rootstock

Rootstock是一个与BTC连接的侧链,主打智能合约功能。但它依赖于一个“许可制联合体”(federation)来维护双向锚定(2-way peg),也就是说,这个联合体可以审查甚至窃取用户资产。

虽然Rootstock本质上和银行无异,违背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初衷,但Rootstock至少在项目介绍中承认了自己的中心化特性,至少在态度上算是诚实。

Sovryn

Sovryn其实是构建在Rootstock上的依赖其智能合约与锚定机制,因此同样高度中心化。

然而它在官网上却声称自己“去中心化”并提供“比特币原生交易”,这显然是一种误导。更令人警惕的是,Sovryn背后团队还参与了下一个项目BitcoinOS。

观点:技术局限之下"比特币DeFi"只是无稽之谈和投资陷阱

BitcoinOS

BitcoinOS是目前这几个项目中最夸张的。它宣称自己解决了所有以太坊都没解决的问题:隐私、跨链、无信任桥接、甚至“真正的Rollup”等。

但事实却是,其白皮书存在严重信息缺失,完全回避了项目设计中关键的“链下执行”部分,而这正是引入信任风险的核心所在。

观点:技术局限之下"比特币DeFi"只是无稽之谈和投资陷阱

BitcoinOS采用的仍是类似BitVM的“证明者-验证者”结构,且文档中完全没有提及如何实现验证者的去中心化。这一“刻意的遗漏”极具欺骗性,暗示其验证者仍是中心化控制。

此外,该项目声称支持“比以太坊更高级”的Rollup,但在技术上却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比特币缺乏图灵完备性,意味着L2的执行、排序与验证必须全部链下进行。这必然要求一个中心化顺序器或联合体介入,从而暴露出更多集中风险。

更荒唐的是,BitcoinOS的Rollup系统每六个区块就需在主链上提交400KB大小的状态证明,占据比特币区块容量的10%。这使得Bitcoin OS成为一个极其缓慢且昂贵的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难以与其他方案竞争,也导致BTC上的DeFi不仅完全中心化且不安全。然而这些细节在官方文档中却只字未提,令人震惊。

所谓的“L2扩展”其实是一种错觉

目前许多比特币(BTC)"DeFi"项目都是基于"第二层扩展"(L2 scaling)的叙事延伸而来。广义上讲,L2/模块化"扩展"试图通过在基础层(L1)之上构建额外层级来扩展其功能和性能。

然而,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几乎从未成功过。将交易流量推送到另一个竞争链并不能真正扩展原链的容量,反而为原链的实际使用提供了一个衰退的预兆,因为这种做法为"永远不必扩展L1"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借口。

更糟糕的是,这种方式往往会通过L2代币和股权的腐蚀性影响,彻底扭曲原链领导层的激励机制。以以太坊为例,它曾长期主导DeFi领域,但目前在“真实使用率”上已经被Solana超越。这并非偶然,而是L2叙事带来的结构性后果。

观点:技术局限之下"比特币DeFi"只是无稽之谈和投资陷阱

BTC的L2扩容计划可能导致大规模自托管变得不切实际。用户若想掌控自己的私钥,仍需进行多次链上交易以接入L2。然而,当前链上的容量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的操作。

举例来说,若所有持币者现在都想移动他们的币,交易队列将超过两个月;如果全球每个人只进行一次交易,队列将超过二十年。这意味着自托管几乎不可能实现,大众将不得不通过托管服务商接入,这完全违背了比特币最初的存在意义。

观点:技术局限之下"比特币DeFi"只是无稽之谈和投资陷阱

为什么比特币不会改变

很多人仍对比特币未来可能适配DeFi功能抱有幻想,但深入的政治经济分析表明,这种转变几乎不可能发生。

比特币社区的治理机制异常封闭,Bitcoin Core团队几乎可以单方面阻止任何协议升级。例如,即便是OP_CAT这种较温和的操作码恢复提案,也被长期封锁;更不用提引入图灵完备虚拟机这类“颠覆性”提案了。因此,要指望比特币适配DeFi,根本不现实。

观点:技术局限之下"比特币DeFi"只是无稽之谈和投资陷阱

这是一场“骗局循环”

围绕比特币DeFi的项目,实际上已经形成一种“骗局循环”:每隔几年,市场上就会出现新一波声称要“在比特币上实现DeFi”的项目,这些项目往往能从投资人手中募集数亿美元。然而,它们很快就会因为技术瓶颈、模型漏洞等问题逐渐消失。几年后,新的项目卷土重来,针对的是一批不了解历史的新投资者。

这些项目大都利用了人们对“比特币也能玩DeFi”的幻想,但现实是,过去十年比特币协议几乎没有重大技术变化。在如此多资金与资源投入的情况下仍无法实现DeFi,难以相信今天用相同的代码还能“突然实现”。

比特币DeFi只是幻想

在所有被调查的项目中,Soveryn与BitcoinOS最具争议,它们的宣传极为夸张,却完全掩盖了项目的巨大权衡与缺陷。Rootstock虽然仍是中心化方案,但至少承认了这一点。BitVM则在创新上稍有亮点,但依旧无法摆脱其效率与结构的局限。

更让人讽刺的是,在深入研究BTC生态的L2项目后,反而让人更加欣赏以太坊L2的透明度和自我批判精神。以太坊生态甚至有专门的“L2Beat”项目来跟踪每个L2的风险和运行状况,而比特币L2则几乎没有类似的披露机制。

归根结底,所谓的“比特币DeFi”并不存在。它既无原生支持能力,也没有现实落地路径,完全是一种集体性的幻想,由贪婪、妄想与无知共同推动,就像比特币自身一度所带来的神话一样。我们无需继续容忍比特币的平庸与停滞。当前链上已有真正的DeFi经济,每年创造数十亿美元收入——与其沉迷于幻想,不如支持真正的加密革命。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elegram订阅群:https://t.me/TechFlowDaily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BlockFlow_News
作者Cyber Capital@cybercapital
相关文章
2025.07.21 - 昨天
对话 DeFi Report 创始人:10 张图揭示以太坊牛市序幕,机构资金或成最大推手
市场对以太坊的信任和信心正在不断增强。
2025.07.17 - 5 天前
DeFi 教父 203 万美元控盘美股公司,管理层掀起反击战
Leshner 会不会让 LQR House 变成 DeFi 领域的 MicroStrategy?
2025.07.17 - 5 天前
Aave 效应:DeFi 分发的终极范式
有理有据告诉你,AAVE 为什么会涨到 1000 美元。
2025.07.14 - 8 天前
51% 市占率,180 亿美元真实借贷,“Aave 效应”是如何席卷 DeFi 每个角落的?
在DeFi领域,网络效应决定成败,而没人比Aave做得更好。
2025.07.11 - 11 天前
Galaxy Digital 研报:稳定币、DeFi 和信用创造
稳定币供应量增长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而是一场从新兴市场银行存款向美国国债和全球系统重要银行的大规模资金迁徙。
2025.07.10 - 12 天前
写在黑客攻击之后:DeFi 世界到底有没有无风险收益?
七大类高收益策略,各自的风险来源是什么?
2025.07.10 - 12 天前
GMX 被盗 4200 万美元,DeFi 安全性到底该如何保障?
GMX V1 交易暂停,V2 幸免。
2025.07.08 - 14 天前
DeFi 傻瓜化:从「一键交互」到真正冷启动,链该如何破局?
「让所有人都能一键交互」的便利,可能只会变成「一键赔光」的灾难。
2025.07.02 - 20 天前
BOB 宣布在BitVM测试网将原生BTC引入DeFi系统,Lombard、Solv Protocol、Fiamma等十家机构提供支持
BOB 将原生 BTC(而非封装 BTC)引入其广泛的比特币 DeFi 生态系统,从而开启比特币 DeFi 的新纪元。全新的 BitVM 桥测试网由行业主流机构 P2P.org、Lombard、Solv Protocol、Amber Group、Ankr、RockawayX、Fiamma、UTXO Management、Luganodes 和 SatLayer 提供支持。
2025.06.27 - 25 天前
Tiger Research:为什么 CEX 扎堆进军 DeFi ?
CEX 推动链上服务的扩展不仅仅是一种防御性策略,它体现了对加密生态系统未来的积极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