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中,Vitalik 分享了对加密货币迄今为止旅程的反思,以及他对以太坊诞生、拆分区块链组件以及与中心化协议竞争的见解。
整理 & 编译:深潮TechFlow

嘉宾:Vitalik Buterin,Ethereum 创始人;Christopher Goes,Anoma 联创
主持人:Michael Ippolito
播客源:Bell Curve
原标题:EthCC Campside Chat: Protocols, Ecosystems, Community & Tokens | Vitalik Buterin & Christopher Goes
播出日期:2024年7月17日
要点总结
在这个特别节目中,Vitalik Buterin 和 Christopher Goes 在 EthCC 2024 期间的意向讨论会议上加入了我们的现场直播!本次营边谈话的主要亮点包括:Vitalik 对加密货币迄今为止旅程的反思,以及他对以太坊诞生、拆分区块链组件以及与中心化协议竞争的见解。采访最后对社会共识进行了思考,以及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以更好地驾驭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对过去 15 年加密货币的反思
以太坊的创始人 Vitalik 的观点
Michael 提问到,加密货币实验已经进行了15年,自比特币诞生以来,以太坊也已经有10年的历史。他请 Vitalik 回顾以太坊的设计哲学,并分享哪些方面的发展符合预期,哪些方面出乎意料。
-
初期设计理念:Vitalik 回顾了以太坊的起源,他最初在一些被称为“比特币2.0协议”的项目(如 Covered Coins 和 Mastercoin)工作时,提出了增加通用编程语言来增强功能性的想法。然而,这些项目的进展缓慢,促使他决定自己动手创建以太坊。
-
核心设计理念:以太坊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引入通用编程语言,使其区别于其他协议。其他重要设计决策包括线性增长的货币供应、抗 ASIC 的工作量证明算法,以及矿工可以投票决定 gas 限制等。
-
白皮书和应用场景:Vitalik 提到,他在白皮书中列出了多个应用场景,如代币发行、稳定资产、金融衍生品、去中心化文件存储市场和参数化保险等。大部分应用场景都得到了尝试,但去中心化存储市场的发展令人失望。
-
意外之喜和教训:NFT 的出现是一个意外之喜,而技术上的一些错误如 256 位虚拟机等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Vitalik 还反思了低估开发时间的问题,认为如果能更好地预见开发时间,可能会简化路线图,集中精力于更简单的权益证明和扩展性解决方案。
Christopher 的观点
Michael 请 Christopher 谈谈他在 IBC(跨链通信协议)开发中的经验,并分享他从 Signal 创始人 Moxie Marlinspike 那里学到的关于去中心化协议设计的教训。
-
Moxie Marlinspike 的观点:Moxie 在一次演讲中解释了他选择不将 Signal 联邦化的原因,因为这会减慢协议的迭代速度。他认为,Signal 需要快速迭代以与 WhatsApp 和其他集中化消息服务竞争,同时保持隐私和用户主权的价值观。
-
去中心化协议的挑战:Christopher 认为,去中心化协议的一个主要挑战是改变协议的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复杂,需要与多个利益相关者沟通和协商,这会显著减慢发展速度。
-
平衡快速迭代与去中心化:Christopher 强调,在区块链领域,需要在快速迭代和去中心化之间找到平衡,以便在确保去中心化的同时,能够与 Web 2 和传统金融系统竞争。
我们如何与中心化协议竞争?
Michael 提问,作为去中心化协议的设计者和贡献者,如何成功地与中心化协议竞争?中心化协议有速度和效率的优势,而去中心化协议则面临决策复杂性和执行速度的挑战,去中心化如何成为一种“超级力量”的?
Vitalik 的观点
去中心化协议的升级
去中心化的好处
Christopher 的观点
多样性和创新
不同项目的多样性
金融资产的挑战
-
去中心化协议的缓慢变更:一旦区块链上涉及金融资产,协议的变更变得非常困难,因为用户不希望任何错误影响他们的资产安全。因此,去中心化协议需要非常谨慎地进行变更。
-
快速反应的例外情况:在遭遇攻击或系统故障时,去中心化协议需要快速反应。这是少数几个需要快速行动的情况之一。
-
资本结构的探索
-
Christopher 建议,应该探索新的资本结构,以避免快速启动导致的后续变更困难的问题。许多项目在启动后,由于涉及真实资产和去中心化运营,变更速度显著放缓,这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充分考虑。
以太坊的路线图: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Michael 提问 Vitalik,关于以太坊的未来发展。Vitalik 在几个月前发布了一篇博客文章,提到以太坊已经从“0到1”的问题转变为“1到N”的问题。Michael 希望 Vitalik 能详细解释这篇博客文章的内容,并讨论以太坊未来的发展方向。
Vitalik 的观点
复杂的升级过程
L2 生态系统的成熟
未来的工作
从 L1 问题到应用层问题
以太坊 L1 的角色
-
Vitalik 解释了 L1 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方面的角色。他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路线图:
-
Vitalik 提到,如果他能做出一些改变,他会选择更简单的权益证明版本,这可以节省大量开发时间。
-
他还强调了以太坊在应对 51% 攻击方面的独特性。以太坊不仅依赖社会共识,还在协议层面上积极设计应对方案,以确保在发生攻击时能够自动恢复。
抗审查性
标准的作用
Michael 提问,随着区块链逐渐走向模块化世界,标准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他提到在现实世界中,有“公地悲剧”的概念,即完全依赖自由市场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区块链领域,标准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作用?
Christopher 的观点
区分模块化
协议设计中的模块化
市场结构和协议
Vitalik 的观点
保持以太坊的统一感
标准的价值
激励机制
拆分区块链
Michael 提问关于区块链拆分的问题。他提到,通常我们通过数据可用性、执行和结算等角度来讨论区块链的拆分。
然而,他认为实际上我们是在拆分区块链的核心组件:资产、安全模型和社区。
Christopher 的观点
比特币的捆绑
社区与资产的关系
资产的资本结构
Vitalik 的观点
以太坊社区的独特性
激励机制的设计
加密货币的成功与失败
Michael 提出一个最终问题:假设我们在15或20年后回顾加密货币的实验,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因素是什么?什么会让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的时间投入,并为此感到自豪?反之,什么又会让我们感到失望?我们如何避免失望的结果?
Vitalik 的观点
技术的实际应用
失败的标志
高杠杆的工作
用户体验的改进
Christopher 的观点
自治与互操作性
低切换成本
社会影响
现场问答
-
Nathan 提到 Vitalik 之前对社会共识的存在性危险的评论,并询问是否有价值采取加速主义方法来处理空间中的经济问题,以便我们能够快速经历所有的失败模式,并在空间变得更大、更难以协调之前有机会修复它们。
-
Vitalik 回答认为,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观点。他提到,如果早期的 Mt. Gox 崩溃没有发生,人们可能不会认为去中心化交易所技术是重要的,可能会更加依赖中心化交易所,这可能会导致后来像 FTX 这样的事件更加严重。
-
他指出,威胁反应是一个非常混乱的系统,这种观点很容易是正确的,但也很容易被坏人利用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即使这些行为并不正当。
-
Vitalik 个人倾向于希望这些实验发生在比以太坊规模更小的地方。他认为,我们需要一个经济规模介于测试网和主网之间的实验环境。例如,在一个 L2 上进行实验,其 TVL 和 DeFi 活动水平在数千万到数亿美元之间,而不是像以太坊那样的规模。
-
他提到,L2 可以作为一个“加密无政府主义的经济特区”,在这个环境中鼓励人们进行疯狂的实验,并尽可能多地请求监管机构允许这些实验。如果人们愿意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实验,可以这样做,否则可以留在常规世界中。
-
Vitalik 认为,以太坊本身作为沙盒的风险已经变得太高,但 L2 的规模感觉正好合适。